2024年9月28日是第18个世界狂犬病日。本着包容、合作、团结的理念,今年世界狂犬病日的主题是:打破狂犬病界限(Breaking Rabies Boundaries)。9月28日是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逝世的周年纪念日,他研发了第一种狂犬病疫苗。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等机构选定这一天,共同发起世界狂犬病日,自2007年以来,每年举行宣传活动,以提高认识并倡导在全球消除狂犬病。
狂犬病是我国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病死率几乎100%,可防不可治,人类感染病例中主要是由携带狂犬病毒的犬猫咬伤或者抓伤传播给人。现在,人们对狂犬病的认知仍存在很多误解,其中常见的9个误区有:
误区一:狂犬病毒在人体能潜伏10-20年。
狂犬病的潜伏期根据感染程度、伤口部位深度、年龄和体质不同,潜伏期也不固定,基本潜伏期是在15天到6个月,超过1年的几乎很少,仅占狂犬病发病的2~3%。
误区二:被打过疫苗的宠物咬了不用打疫苗。
被接种疫苗的宠物咬伤之后是需要去接种疫苗的,一方面无法在短时间内确认宠物接种的疫苗来源是否正规,另一方面也无法确认宠物接种疫苗后是否产生了足够抗体。
误区三:儿童接种狂犬疫苗会影响智力发育和生长发育。
狂犬疫苗是一种非活疫苗,实质上和儿童平时接种的常见疫苗无太大差别,所以接种狂犬疫苗可能会有一些胃肠道的反应或者一过性的皮疹,但是不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产生影响。
误区四:咬伤24小时后接种疫苗无效。
没有证明超过24小时接种疫苗无效,狂犬病潜伏期比较不稳定,在潜伏期接种疫苗都是有效的,提倡的是越早接种越好。
误区五:伤口出血才有必要打狂犬疫苗。
在与宠物接触过程中被蹭破皮,唾液接触到皮肤黏膜,以及伤口被宠物舔了都是需要接种疫苗的。
误区六:孕妇不能接种狂犬疫苗。
目前狂犬疫苗无禁忌证,无论是备孕,怀孕或者哺乳期都是可以接种狂犬疫苗的。
误区七:得了狂犬病会像狗一样叫和爬。
狂犬病的临床症状是恐水、怕光、高热多汗、狂躁不安甚至后期肌肉瘫痪。患者发病后,可能会因为肌肉痉挛导致四肢运动不便,或者咽肌痉挛导致声音改变,但不会出现像狗一样爬和狗叫这些症状。
误区八:被宠物咬伤可实行10天观察法。
10天观察法指被疑似狂犬病宿主的动物咬伤后,可把该动物留观10天,如果10天动物未发病,可停止注射剩下的狂犬疫苗。但10天观察法一般适用在低风险地区,国内目前不太适合。除此以外,实行10天观察法还需要有前提,即动物接种史可追溯、当地动物免疫接种超过70%、专业实验室诊断证实动物不携带狂犬病毒、仅仅适用3个月内打过狂犬疫苗的人群等。
误区九:狂犬疫苗可以终身免疫。
任何一种疫苗都有有效期,狂犬疫苗也不例外。如果接种过疫苗后再次被咬,具体接种间隔请遵医嘱并检测抗体,大多数地区需要2~3年内接种1次狂犬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提出到2030年全球消除犬传人狂犬病的目标,我国正在朝着这一目标不懈的努力。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充分认识到狂犬病的危害,广泛宣传狂犬病防治知识,同时倡导全社会支持与参与狂犬病预防控制,依法养犬,文明养犬。
让我们携手并肩,齐心协力,共享同一健康,让狂犬病成为历史!
( 供稿:冯耀国 审核:于春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