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我院肿瘤科进行了两例EKG(心电图)末端定位的PICC(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操作。此次置管由肿瘤科护士长蒋贵兰操作,置管后经胸片显示导管末端位于最佳位置,圆满达到预期效果。这是枣庄市首次行B超引导下的EKG末端定位的PICC置管技术操作,是我市PICC置管技术的一项重要技术革新,填补了全市空白。
PICC即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是指经上肢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以经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目前,置管通常要在置入导管前通过测量体表长度来确定实际置入导管长度,在此过程中实际长度与置入长度往往存在很大误差,置管后需要通过拍摄胸片观察导管末端位置是否符合要求。同时,无EKG定位技术的支持,不能及时发现穿刺过程中导管的异位等情况,后期调整的过程冗长且复杂,导致患者多次往返于病室与放射科之间,既有安全隐患,也增加了患者痛苦、感染风险和置管费用。
EKG定位技术是指在PICC置管过程中,通过对患者心电图P波改变判断中心静脉导管头端位置,同时在导管放置时实时监测、随时调整。这种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率高,是一项与国际接轨的新技术,它不仅使用于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还为仅使用盲穿技术的操作者带来了福音,将会使广大患者受益。
(肿瘤科、护理部)